文/林益全

在網路的世界裡,我們都清楚它能改變什麼,卻不是每個人都理解它無法代替什麼。網路世界讓我們實現了天涯若比鄰的情境,尤其疫情期間,有些朋友出國去打疫苗,或是去旅行,更是滿足了「你是我的眼」的真實,也讓各種訊息在短時間可以大量的被查找,也能即時的聯繫上遠在他鄉的親友。也正因為有了網路,讓我們可以隨時不管身處何處,只要打開社交軟體,就可以立刻從現實中跳脫,進入另一個世界。看似虛擬,又真實的很,反之,讓近在咫尺的場景,瞬間放逐到天邊~
.
網路重新定義了空間與時間的觀念,讓我們可以跳脫現實的世界,進入另一個身分去體驗。很多人會精心打點琢磨該在社群平台上呈現什麼,用什麼頭像照片,套什麼樣的濾鏡與註解,像芭比娃娃一樣,打量著應該穿什麼衣服,搭配什麼配件,而這個網路世界的身分,卻不是那麼真實,一方面滿足了自己對現實上的不滿意,這是一個強需求,另一方面卻也掉入持續裝扮成一個理想自我的循環。
..
因為在真實世界中,偽裝成理想自我的成本很高,難度很大,因此透過了社群平台的機制,別人可以不僅看不到自己表情舉止中的微小動作,甚至每個取景角度與光影,都成了一個看似專業的學問,對於自己想呈現的形象有更多掌控的權力與慾望,而這個掌控感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真實世界現實生活的交流行為,突顯了網路社群本質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下的表層社會關係,因此衍生出一種特殊的孤獨,「在一起卻又不在一起 」的孤獨。
…
提供了快速脫離現實的功能與設計包裝理想自我的掌握權,是網路社交平台對於真實世界人與人交流所帶來的典型衝擊,除此之外,以自我中心主義下的表層社會關係所帶來的碎片化關係,其實是一種社會學所談到的弱連結。所謂弱連結(weak ties)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從社交溝通互動的頻率來看,次數少,情感薄,親密程度低,互惠交換窄的關係。好比你在臉書上認識一個好友,看似每天可能都可以看到有關他的訊息,但是實質生活上,可能連朋友都算不上是,造成了現在人可以在網路上有幾百幾千個所謂的好友,但是能夠敞開心扉的可能寥寥無幾,重度網路使用者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會向誰求助所遇到的問題時,越來越多的人表示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自己的家人。這會讓真實世界人與人的關係也受到影響,不確定這樣到底算是親近好友了嗎?還是網路上的好友才是親近的呢?
….
原本屬於真實且複雜的實質生活,在網路上卻被大幅的縮小,可編輯、完美精緻且想被呈現的那一面卻無形的放大了,在分享看法、照片與影像的過程中,網路社交平台滿足了人們自己被重視、被認可、有成就感、被崇拜的需要,覺得自己上網編輯自己形象的時間,可能佔了大部分工作以外的時段,甚至還會影響工作(或求學),漸漸對自己產生一種自帶光環的幻覺,換句話說,網路社群平台造就了人人自戀的第二人生。
…..
許多人在婚姻關係中,一方面需要得到愛與照顧,另一方面需要面對共識的形成與意見分歧的處置,練習從對方的角度理解事情,真實世界的實質交流中,會給自己提醒要換位思考,要同理對方的感受,甚至不得不還是要去修復某個程度的隔閡與妥協。真實世界的關係是相對複雜多變,也因此人與人的關係是需要長期經營的。而網路社交的弱連結,讓人不必深耕細作,只需蜻蜓點水,
把好奇解讀成關注,把有趣當作欣賞,把留言當作親密,把分享當作崇拜。看似把複雜的人生關係大幅簡化,然後產生假象的愉悅,因此人與人不想經營長期關係,卻又產生無法往成熟邁進的依賴感。因為在網路中所獲得的慰藉,無法讓人理解為什麼人需要獨處,需要面對自己的孤獨感,才能沈澱想法讓自己開始盤點、審視什麼是自己的中心思想,結果容易造成人云亦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自戀者。當面對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就會開始焦慮,開始覺得身邊的人都是冷漠的、都是令人心寒的,沒有網路上的朋友那樣給予成就支持。因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在網路中越熱鬧,在現實中越孤單的現象。
……
我自己經常用帶上三頂帽子的概念來訓練自己,當帶上跟自己對話的帽子,我就得如實的紀錄自己的想法,把湧現的許多思緒記錄下來、分類並排序;如果帶上跟一個人對話的帽子,我就得練習傾聽,把對方的想法記錄下來,並跟自己想法做比對,找出相同與相異之處,然後尋求對方的理解與共識;當帶上跟一群人對話的時候,不僅要能提出來跟一個人討論時已經推論出來的相同與差異點,還要能對群體個數的多人意見與少數觀點,做出彙整與協助彼此交流,進而達到群體的共識。三頂帽子幫助自己切換思維,讓自己學會面對孤獨,形成中心思想,與人建立實質連結與交流。
#度化智能
#溝通協商與談判
任何一項科技的誕生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但顯然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網路科技沒有對錯,而是使用者在面對網路的過程中,如何面對網路所帶來的改變,所需要建立的紀律,除了「#專業的重要性逐漸退去」(以後可以討論),最實質會感受到的衝擊就是「在一起卻又不在一起 」的孤獨。
.
網路社群本質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下的表層社會關係,一方面讓我們很快速的建立了看似交遊廣闊的弱連結,另一方面卻也助長了自戀情結的根源。當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就會感到在網路中越熱鬧,在現實中越孤單的現象。如果不自我要求,建立紀律,就會越陷越深,如果我們學會三頂帽子的思考方法,建立獨處的對話,學習人與人的溝通,進而對於群體對話的模式,或許可以發揮網路的正面價值與真實世界的實質交流。
(本網站所有資料,未經同意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