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益全

人的一生必然困難重重,怕苦,會吃一輩子的苦;不怕苦,頂多吃半輩子而已。也正好,人與其他動物的天賦之中有很顯著的差異,就是天生具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能夠理解天將降大任於私人也所需要承擔與鍛鍊的心志,通過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方式,可以對於人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有升維的鬥志與理解。然而,光有鬥志是不夠的,有沒有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
自律。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觀念,告訴我們延遲滿足的重要性,能夠選擇先苦後甘與衝動的選擇先甘後苦的能力差別。解決問題的自律能力還要求你要分的清楚哪個問題是自己的問題,哪個問題是別人的問題,釐清是誰的問題,不推卸責任,不牽拖推諉,就是自律的第二個能力。而自律的第三個能力,是以事實證據來說話,以事證來作為判斷與修正的依據,而不是憑感覺或是猜想,能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是自律的一種能力。在各種選擇之下,懂得放棄也是自律的關鍵原則,為了取得多方平衡而有所取捨,這是建構自律能力的鍛鍊。
總是有些人會有這個樣的內在語言:這個一聽就好累,人生有必要這麼累嗎?
.
人的天賦之一果真是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也因為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可以代代世世都能解決問題,因此,生命能夠延續,智慧能夠傳承至今。而什麼是克服困難的動力呢?什麼又是阻力呢?「為了促進自己與他人成熟的愛」是動力,「讓人想在原地踏步,阻礙心智成熟的怠惰」是阻力。因此,創業者勇於興業與勇於面對人生挑戰的歷程相似,不論是「想清楚在做」或是「做了再說」的天性,透過生活的歷練與持續的學習,可以練就切換兩種思維的能力正是培養促進自己與他人成熟的歷程所需的思維。
(本網站所有資料,未經同意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