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益全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趨勢,是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首先在極具影響力的經典之作《科學革命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是一門科學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實驗實踐的根本變化。也就是說,每一項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幾乎都是先造成破壞性創新,打破傳統、打破舊典範,而後才成功的。
.
過去天文學家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後來哥白尼提出太陽才是宇宙中心,就是一種典範轉移。牛頓提出古典物理學,到了愛因斯坦所提書的相對論,又是另一種典範轉移。元宇宙(Metaverse)是基於去中心化控制且是模擬角色的Web3.0世界,而去中心化需要靠的是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而邊緣運算跟公有雲有高度相關,即時的邊緣運算與服務是目前的一個挑戰與需求趨勢,也因此5G以及低軌道衛星(LEO:Low Earth Orbit)就成了很重要的產業。這也將會是一個我們可看得到的典範轉移。
..
能掌握典範轉移,會是創業的成功的人,而創業成功的人,就等於是人生成功嗎?我過去因工作緣故將近訪談了1000多家新創公司,不論是中港台美、東南亞與歐洲,最遠還有非洲與南美,也同步做了相關的統計與質性研究,約當八年的時間,創業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大約取樣各350人來跟他們討論所謂的成功者的特質或是現象。發現長期成功者,有一些共同的習慣與邏輯,而相對應的失敗者(包含短期成功之後又失敗的),也有一定的慣性。
...
首先當然要定義什麼是成功者,為什麼要學成功者?難道這世界只有成功者才值得活這一輩子?有錢才是成功者嗎?我們的研究中,成功者不是成功出場,賺很多錢的人。而是透過創業或許財富、收入與支出平衡、健康與人際關係良好的生活狀態,而且至少維持幾年都是在這個狀態,才算是成功的人。雖然這個世界上比錢更重要的事情很多,但是如果他能夠透過白手起家的創業成功,而不是靠中樂透或是繼承家產而獲得大量財富與人際關係,肯定在某些方面都能比一般人想的更透徹明白,也可能遇到很多陷阱,確能成功躲過或是爬起來。所謂的成功,不僅是自力更生的獲得財務上的富有,更是精神上的富足,良好的生活狀態,人際關係的和諧等等。
....
而這些我們研究中定義的成功與失敗者,他們大概會有哪些行為上的差別呢?首先,成功者相對謹言慎行,他們相對都有一種克制的習慣,他們對於時間的安排是很緊湊的,通常精力十足、身體維持一定的健康、因為他們都清楚健康對於自已有多重要。成功者有73%每週維持只少五天都做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如跑步、健走、騎車、游泳等。不一定去健身房,不管經濟狀況如何,他們都會維持這個習慣。飲食方面,70%的人不吃油炸食品的速食,因為容易引起肥胖等健康問題。他們都很清楚健康比美味更重要的道理,也多半可以把持著住這樣的自我要求。他們擅長判斷一件事情是否要做,不會因為當下的「想要」,而是會關注長期是否「必要」的差異。成功者在採買時也相對理性,不會頻繁地滿足自己的購買慾,而是認真的規劃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費用。
.....
83%的成功者會有持續閱讀的習慣,其中約當45%都是從有閱讀困難或是沒有閱讀習慣中,開始自我要求,每個月至少讀兩本書,而接近90%的人每天維持至少三十分鐘的閱讀時間。45%的人喜歡閱讀歷史書籍,因為他們認為讀歷史可知往鑑來,甚至能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63%的人以閱讀自我成長書籍的習慣,包括技能類的工具書;54%的人會閱讀時下成功者的傳記,研究當前成功者的成長歷程與相關經驗;77%的人會想辦法讀一首資訊(如期刊、原著),不是靠聽別人轉述的二手訊息。
......
成功者不全然都能言善道,但是他們都相對有自信。91%的成功者不相信命定論,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76%的成功者認定自已能夠擺脫貧困,甚至如果再次一貧如洗,還是能東山再起。88%的成功者認為,努力工作比高智商重要,他們相信勤能補拙,而且都認為自己是很勤奮的人,也都喜歡跟勤奮的人合作。53%的成功者認為樂觀是成功的重要因素,87%的人認為他們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情,就能累積好運氣;他們平均達到自己覺得算是成功者的時間是8~12年(產業別的差異)。92%的成功者,為自己的企業會走到第一線,並做出決策,而決策速度快,並全然接受自己決定帶來的後果。他們快速決策,看似像賭徒,但是主要的差別在於:成功者不魯莽大膽,他們都是審慎思考的因果邏輯決策,不然就是有很好的共同創辦者能提供審慎思考的專業建議。他們不一定都熱愛自己投入的這個產業,但是都熱愛解決各種問題,並且非常有責任感,能給客戶與員工很好的回應與互動。
.......
91%的成功者不談論八卦,他們認為八卦對人際關係沒有好處,一位論斷他人的行為,自己也會變成八卦的受害者與傳播者。89%的成功者不會把心理的話全部說出來,他們理解為什麼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78%的成功者都養成了控制負向情緒的能力,不論是憤怒或悲傷,他們也都是三思之後,才會反應,分析自己的感受,才會表達他要的溝通。成功者會做出特殊貼心但是不越矩的事情,來維繫人際關係,他們相對都認為撒謊要彌補謊言的代價太大,不會分散自己的能量去維持謊言,即使是善意的謊言。68%的成功者會主動結交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人脈,尤其是志同道合的人,90%的成功者認為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比說服人來投入還要重要且有效率。
........
最讓我驚訝的是,高達95%的成功創業者都認為「拖延」是最大的障礙,認為拖延會阻礙你完成使命,所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己想拖延的動機,通常的原因是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熱情。克服拖延的慣性,通常都有兩個共同的習慣,一是幾乎每個人都有待辦清單(to do list),不論是日常待辦事項或是目標導向待辦事項,並且都有設置完成期限;其次,每個人都有個「為什麼不現在做」或是「現在做會有什麼困難」的邏輯看待每件待辦清單或任務。如果能克服拖延,你才能活出自己的生命與人生。
這份資料是在今年的AOM投稿時本來要做完的,後來實在來不及了,所以就當成今年台大課程的教材吧。不過在整理這些內容的時候,雖然曠日廢時,我每天還是必須騰出一個時段來整理資料,以及需要疏理相關的文字脈絡。
...
總而言之,長期的創業成功者會謹言慎行;會相對有自信且熱誠;重視人際關係與尊重他人(而非討好他人);他們也有更強的情緒控制能力;生活都高度的自律,每天關注提昇自我價值;拒絕拖延;重視健康;有定期儲蓄與捐獻的習慣等等。
..
而這裡所定義的成功,是指特定透過白手起家的創業歷程,不是靠繼承或是中樂透而有的金錢物質生活,而是一種精神富有、健康自信的快樂狀態。
.
就工作而言,我們怎麼從具備這些創業成功特質的創業者中,快速篩選出來適合的創業者,會降低我們投資的風險,另外一方面,就個人成長而言,從這些人身上學習「長期成功」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也是給自己的提醒與教育後代晚輩的「金針」。
(本網站所有資料,未經同意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