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創業家思維 3

文/林益全



過年時回花蓮老家後,返程時塞了一天的車,每次奔波在這條路上,都是「牠」陪我一路上看著,這算是一種寄情,還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

.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嘗試用不同方式了解自己,自己在面對不同問題與情境,可能都有不同面向的自己,了解自己,關鍵在於自我意識。這是一種了解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願和技能。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技術發展純熟,手機的拍照功能成為一種催化自己進入自我崇拜的狀態,甚至很難擺脫自我崇拜。完全沉浸在網路上的「讚」是虛假的,是一種沒有現實感的自我意識,換句話說,就是一種自我崇拜的催眠。

..

我們不需要自己真的很優秀、真的很獨特,我們只要自己覺得自己很棒,很行就可以,現在的社交媒體,更加深且加速了這個現象。怎麼說呢?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拍照不好看,怎麼辦?少吃多動!很多人覺得很難,但有個簡單的方法,拍照的時候,擺個顯瘦的姿勢,把臉側一下,把腿前後擺,拍照時相機有下往上,有個仰角的方式,看起來就馬上顯瘦且腿很長,進而很快的就滿足了自我崇拜的需求。甚至發在FB、IG、朋友圈,不用真的面對面見人,就可以跟人親切的互動起來。自我崇拜導致人們誇大其詞、高估自己,讓自己覺得不用那麼辛苦,也可以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滿足。

...

自我崇拜的背後,其實是自尊。一個需要自我崇拜的人,其實就具備了導致「缺乏自我意識」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情感或認知的偏見」。後者的原因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情感或情緒的影響,而有了偏見。而認知偏見是指,一個人在進行自我評量的時候,很可能不會以自己真實的表現來評斷,而是以自己以為或是希望是的狀態來評估,就會因此而產生了認知上的偏見。

....

那自我意識是可以培養或訓練的嗎?很多人可能以為「吾日三省吾身」,就能增加自我意識,其實不然。因為有些因素可能不是自己造成的,或者你在反思的過程中,很可能沒有充分的證據與適當的歸因,反而不一定能增加自我意識,甚至產生更多的自卑。那「吾日三省吾身」就沒有用了嗎?其實不是,要用對的方法來進行「吾日三省吾身」。

.....

首先,我先提到另一個暢銷書作家Simon Sinek所提出的「Start with Why, Find Your Why, The Infinite Game」三本書的基本邏輯,就是先找到為什麼,才能真正的領導團隊。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果邏輯,以一個決策者對外在事物做決策的方法論,先問為什麼,再問做什麼,最後問怎麼做。而訓練自我意識的「吾日三省吾身」應該怎麼做呢?這需要從效果邏輯推動,因為如果還是從因果邏輯,很可能讓自己陷入一個死胡同,因為自己是當事人,自己又需要當判官,這種球員兼裁判的身分,會讓自己很容易受困。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先問自己,想要什麼?或是想做什麼?Start with What? 然後再問自己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到。

......

自我意識的培養或訓練,除了「吾日三省吾身」之外,還有其他系統性的方法嗎?我其實跟很多人分享過這個方法,我稱它「人生曆法」,就是把你自己既定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寫下來。首先,先挑選幾個你認為重要的人,例如家人,或是摯友。把他們列出來在Y軸上,然後橫軸寫下,

今年到未來的十年,以及過去的十年。然後把你所知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簡要的寫出來。接下來,你看著每個人之間的對偶關係,從中你會發現一些你可能沒有想到過的連結或訊息,例如:未來十年,你的孩子幾歲,然後他們可能會面對到爺爺奶奶幾歲?他們有沒有堂兄弟姊妹可以互相聯繫?你需不需要讓他們除了朋友之外,還要多一些家族親戚的連結,如果有這個需要,你可能要安排一些家族的聚會。如果你已經有了家族聚會,除了過年,可能還要安排一些旅行或是小孩自己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與管道。在各個過程中,你會把你自己的自我意識豐富起來,也會發現很多你可能沒有思考過的訊息。

.......

當我們增加自我意識到一個程度,可能會發現有些問題可能自己不敢面對或是不想往細節去想,這種狀況經常會在自我意識訓練的過程中發生,可能就讓人不舒服而不想再去面對。其實這是很重要的時刻,讓你自已意識到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一種提前的預防演練,反而讓自己可以更了解自己,這裡我提供三個方法可以幫助進行一些正能量的思維。

........

上帝視角法:把自己當成是在天空的一個空拍機、或是牆角的攝影機,在看的這個環境中,一些現象與變化,從一個相對客觀或是陌生的視角看待事情的發生,或許換了角度想問題,這也就提高了我們的自我意識,進而可以給自己多一些不同的訊息,來均衡一下原本只有自己思考問題的立場。

.........

意外提問法:假設有個重大天災的意外發生,如海嘯、地震等,當問題發生的時候,你最想掌握哪些資訊,或是最需要什麼,這可能可以提醒我們,用一個輕重緩急的視角去洞察自己目前堅持的立場,是不是還那麼站的住腳,是不是還是自己原本所想像的。無論是原本的「吾日三省吾身」或是意外提問法,重點都是不要讓我們糾結在一兩個過不去的問題上,而是想一下解決方案是什麼?

..........

模擬演練法:已經知道會發生的事情,如人的生、老、病、死等,或是各種有把握會經歷的事情,其實可以先預設如果發生,要怎麼處理,通常最常用的是「接受」(Accept)、「察覺」(Awareness)、「行動」(Action),3A法則。就是先接受如果事情發生,需要怎麼處理,然後再去察覺看看跟原本預定的有沒有哪裡不同,有差異的要儘快採取行動,看是補強或是修正。例如:太太待產要生了,先生可以先準備好如果要生了,在白天、晚上、假日或是各種情境下,會是怎麼應對,然後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才去觀察,發現是否有什麼相同,有麼相異的,例如要準備坐月子的配備或是家裡嬰兒床的準備等,最後再採取行動。這就是可以讓自己自我意識提高,而且能迅速反應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不一定理解自己在人群中的定位,或是他人怎麼跟自己互動時,如何被看待,因此就會不斷的想好討好他人,或是不斷的想要拿出各種資源或是壓箱寶等,這個大多都跟某個程度的自卑相關。但是如果是跟人保持距離,或是自己覺得很受人歡迎,可能是自卑而帶來的自負,或是過度自我崇拜而導致。

...

因此,適當的了解自我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意識有兩個要素:情感(情緒)偏見或是認知偏見,以及網路世界下難以擺脫的自我崇拜。

..

怎麼培養自我意識,最常用的方法是「吾日三省吾身」,但是用適當的方式來做反思,避免糾結在某些問題上,造成自己的思考的困境。可以採用效果邏輯的,先問問想要什麼?或想做什麼?然後再問為什麼,以及怎麼做到。其次就是利用「人生曆法」。

.

當你面對不那麼想面對的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真正的關卡,建議可以用「上帝視角法」、「意外提問法」與「模擬演練法」(3A法則)來試著解決看看,勇敢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反饋,並做出改變。上述的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識,也會知道當你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的時候,應該要怎麼快速修正給予反應。


(本網站所有資料,未經同意請勿轉載使用)


Copyright © 2024 William YiChuan Lin
bottom of page